MBR工艺通过将膜分离技术与传统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不仅省去了二沉池的建设,而且大大提高了固液分离效率,并且由于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的增大和污泥中优势菌种的保留,提高了生化反应速率。同时通过降低F/M(食微比)减少剩余污泥产生量,从而基本解决了传统活性污泥法存在的许多突出问题。
本篇文章优普将为大家“解密”为什么MBR工艺能减少剩余污泥量?
什么是剩余污泥?
剩余污泥是指采用二级生化系统处理污水的污水处理厂每日从二次沉淀池(或污泥区)排出系统外的活性污泥量。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必然产物,也是制约污水处理成本的重要因素。每年因为污泥处理处置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剩余污泥是如何产生的呢?能否在源头上有效的减少剩余污泥的产生呢?
首先我们说说剩余污泥是如何产生的。在生化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不断地消耗着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的有机物质中,一部分有机物质被氧化以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另一部分有机物质则被微生物利用以合成新的细胞质,从而使微生物繁衍生殖,微生物在新陈代谢的同时,又有一部分老的微生物死亡,故产生了剩余污泥。
能否在源头上有效的减少剩余污泥的产生呢这应该是污水处理工程技术人员应当面对的现实问题。
MBR工艺的系统是如何减少剩余污泥量的呢?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剩余污泥是通过微生物消耗水中有机物产生的,如果进入生化系统的污水有机物的含量不变,剩余污泥量的就应该是确定的,那么采用MBR工艺的系统是如何减少剩余污泥量的呢?根据剩余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公式中,剩余污泥量ΔX与右边的三项有关,分别是微生物消耗水中有机物增殖的污泥量(第一项),微生物自身氧化减少的污泥量(第二项)以及水中悬浮物转化为污泥的量(第三项)。三项之中,只要污水性质(水量、温度、有机物浓度等)确定,第一项和第三项基本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与采用什么工艺无关。而与污泥量的多少有关的就是第二项,微生物自身氧化减少的污泥量等于KdVXv的乘积,Kd与温度有关,在没有加热措施的前提下无论什么工艺温度都是一样的,V在污水处理系统建成以后就是确定的常数,控制Xv就是控制污泥量的关键所在。不同的工艺,污水处理系统的Xv有很大区别:对于采用二次沉淀池的传统工艺来说,MLVSS一般在1.5-4.5kg/m3,因为传统的二沉池限制了泥水分离的效率,因此SRT(污泥停留时间)不能太长,否则过高的MLVSS势必影响出水水质;MBR工艺由于膜的过滤作用替代了二沉池的泥水分离,只要MLVSS不大到影响过滤阻力TMP(跨膜压差),SRT实际可以控制的很长。在实际的MBR系统中,MLVSS实际控制浓度在12-18kg/m3的范围内是经济且有效的。在如此高的MLVSS浓度下,污泥都经历了持续且近乎*的自身氧化,因此第二项可以降低污泥的增加量,这就是MBR工艺能减少剩余污泥量的原因了。